发布时间:2023-08-30浏览次数:388
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6日电 (记者 李爱平)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6日对外表示,内蒙古羊杂年产量达30多万吨,居全国首位。
郭占江透露,作为中国畜牧业大区,内蒙古肉羊年出栏量达6000多万只,羊杂年产量达30多万吨,均居全国首位。在日前召开的内蒙古羊杂品牌发布会上,内蒙古农牧厅为48家羊杂企业代表授牌,全国200家门店成为内蒙古羊杂品牌授权店。
图为蜚声国内外的内蒙古羊杂汤。王国英供图
郭占江认为,内蒙古羊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,每年外销羊杂原材料近24万吨。内蒙古羊杂产业发展潜力巨大,如果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,年产值将从现在的8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。
业界人士表示,内蒙古须加快发展羊杂产业,让内蒙古羊杂温暖国人胃、飘香千万家。建议在区外开设羊杂营销旗舰店等企业。(完)
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(记者 赵建华)中国国家税务总局6日面向赴非洲投资的中资企业详介税收协定,提示“走出去”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,为跨境纳税人提高投资经营确定性提供支持。
当天,以“‘税路通’护航最后一公里,协定助力企业走进非洲”为主题的税收协定宣讲会在北京举行。宣讲会上,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有关负责人详细讲解了税收协定的作用、主要条款的内容及具体适用要求。其间,重点介绍了近10年中国与非洲国家谈签税收协定的情况,同时基于实际案例总结了“走出去”企业常见的共性涉税风险,对企业合规用好税收协定解决跨境涉税争议提出建议。
此次宣讲会主要面向赴非洲投资的企业,27家赴非投资或开展经营的中资企业代表参与。与会企业代表表示,宣讲会实用性很强,未来在面对跨境涉税争议时,将用好税收协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据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周怀世介绍,作为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,税收协定有助于消除跨境经营纳税人面临的双重征税问题、提高税收确定性、推动涉税争议解决,并在促进跨境贸易、技术、资金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中国与喀麦隆、塞内加尔两个非洲国家近期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后,中国税收协定网络已覆盖114个国家(地区),基本涵盖中国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。(完)